当前位置:秀丽馆 >

人文素养 >心理健康 >

心理行为和实际行为不一致

心理行为和实际行为不一致

心理行为和实际行为不一致,当我们看到很多人做事时,我能看出来他的心里其实挺着急的,但是行动上却慢的要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心理行为和实际行为不一致。

心理行为和实际行为不一致1

想法和行动经常不一致,如何解决自身的认知失调问题

当你觉察到自己行为与态度不一致,你会出现一种不舒服的内心紧张状态,这其实就是认知失调。一旦产生认知失调,你会努力消除这种失调感,以恢复到认知协调的平衡状态。

为了达到平衡,你可能会作出以下的解决办法:

1、改变态度使其与以前的行为一致:我喜欢跑步,喜欢锻炼身体,这不会影响我的复习。

2、改变后续行为使其与态度不冲突:我发誓再也不跑步,除非我考完试。

3、增加认知支持态度或行为:跑步放松调节一下,可以提高复习效率。

4、贬低认知重要性来降低失调感:反正这次考试结果不重要,没考好后面还有机会

5、减少行为选择的自由行:我朋友硬拉我去,我其实不想去的。

6、用积极情绪改善失调带来的负面情绪体验:跑步说不定能够邂逅自己暗恋的对象。

采取这些行为,便减少了你的认知失调,使你心理会有平衡感,否则,你心里会很不安。

心理行为和实际行为不一致
  

如何避免认知失调,作出你内心的选择,这是以下建议:

1、向对方说出你的想法,表达歉意

你们快要期末考试了,而且你也报名了英语等级考试,时间特别有限。你可以告诉室友,自己害怕期末挂科,也希望英语等级考试能够一次性考过,如果考不过,还要等来年才能考,又要另外耽搁复习时间。告诉室友,你希望她能够理解你的处境,并对她深表歉意。这次你已经答应她了,就不要反悔了,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直接告诉对方内心的想法,对方会理解的。

2、提出替代法

你不能直接陪伴室友跑步,可以帮忙提供替代方案或者解决方法,体现出你是真的有想帮忙的,这样反而会让对方更为舒服或者感谢。例如,隔壁寝室的某位女生晚上挺喜欢一个人去操场跑步的.,让她约你的室友一起去,也有个伴。或者,这个月你不能陪室友跑步,等考试过了,后面专门抽时间陪她。

很多人其实知道要学会拒绝别人,可就是开难以开口。其实是自己过不了心里那一关——害怕对方因此不喜欢自己。在人和人的交往上,真诚是最重要的,只要守住这一点,大家并不会怪你说话耿直。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你待人真诚,他人也会真诚地回应你。

很多时候,你想要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就要学会拒绝别人,拒绝他人并不是表达对他人的不尊重,而是对自己内心的尊重,先遵从内心,再考虑他人,你才能心安理得地做事。

心理行为和实际行为不一致2

为什么想法和行为不一致:

一、塑造形象

当一个人想要在他人面前定义自己一个形象,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自认为完美的人的时候,这时就会身不由心的去做些内心想法和行为不一致的肢体语言以及处事风格。

二、吃一堑长一智

天生万物,任何有生命的物种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机制,更别说人类了,在农村,很多人都知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句话,不知道再过些年,现在的小家伙长大了,是不是会像学古文一样,对这句话难以理解,但他们一定知道,什么叫碰瓷,什么叫我想扶摔倒的老奶奶,但我家里穷这句话的意思。

心理行为和实际行为不一致 第2张
  

三、天性如此,小人作为

有些人从小牙牙学语,就学会了如何撒谎,这跟父母的言行有很大的关系,记得小时候看过一篇漫画,村里的一个小流氓有一天拿着个小本本,见人就让人家给他提意见,并且还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一定改正不足,和乡亲们处好关系,

等过了几天,有位老大爷发现这个小流氓正在老大爷的'麦地里放羊,而且小流氓还恶狠狠的说道,谁让你说我总是欺负乡邻呢。过了几天,小流氓又拿着本本见人就让人家提意见。可再也没有人多半句嘴了。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归根结底,内心想法与行为不一致,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这种自我的保护机制是好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你的好运自然来,切莫有小人行径。

心理行为和实际行为不一致3

内心想法跟行为不一致的解释如下。

内心想法跟行为不一致的人,人格表现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矛盾型人格的人面对某些重大事情的时候,不能够果断的进行抉择。比如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有两个选择,矛盾型人格的人,就会很难作出选择,有时候就算只有一个选择,对于这一个选择也会纠结半天。

第二矛盾型人格的人对于别人通常都不怎么信赖,甚至会怀疑别人,无论别人怎样评价这件事情,很多情况下都会觉得别人别有用心。第三矛盾型人格的人对很多事情都没有什么主见,一旦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有了外界因素的影响,就会很容易改变自己的观点。

心理行为和实际行为不一致 第3张
  

人格特征:

性格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核心,也是一种与社会联系最高的人格特征,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为上。不允许他人中伤的人,是存在严重的“分裂心理”。绝大多数是由于在幼年,心理上受过伤害,为了保护自己,他们便把自身受过的伤害分裂开来。

潜意识中认为这是“坏的”、“不好的”、“不可以的”。因此,他们不能容忍中伤,看重个人面子,但是与人相处中,不会刻意表现出来。这类人习惯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性格极端,多次呈现出边缘性 行为。人格不完整中,对人影响最大的就是“极端”。

这类人没有作为成年人应有的气度,习惯性为达目的不折手段,时常让人措手不及。当生活中存在这种人,最好的做法,就是远离。在两性关系中,他会将自己心中“坏”的预测隐射在对方身上,如同拥有放大镜一般,仔细寻找对方与此有关的细节,最终后果往往是分散。

标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iuliguan.com/renwensuyang/xinlijiankang/2117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