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秀丽馆 >

人文素养 >心理健康 >

婆媳难以相处的心理根源在哪

婆媳难以相处的心理根源在哪

婆媳难以相处的心理根源在哪,婆媳间的矛盾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这种矛盾随着当今社会女人地位的提高,其激烈程度也在升级,下面就来看看婆媳难以相处的心理根源在哪。

婆媳难以相处的心理根源在哪1

在各种家庭关系当中,婆媳之间的关系大概是最不容易相处的了。不要说那些好不容易熬成婆的老太太聚在一起,谈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议论儿媳妇的长短,就是那些迈进丈夫家多年的年轻女性,有空聊天的时候,也不免把聚会变成了声讨婆婆大会或者诉苦大会。处在婆媳之间的那位儿子兼丈夫,为了维系双方的关系,受过多少夹板气,赔了多少笑脸,编了多少瞎话,也是可想而知的。

为什么婆媳关系不大容易相处和谐呢?有的研究者依照弗洛伊德的思路,从婆媳对儿子兼丈夫的情感占有欲及恋母情结等角度去解释。当我们尝试用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去分析时,又会得到什么结论呢?

婆媳双方常常一方强调真有之情,另一方强调应有之情,结果两方都不满意。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中国人在对各种人际关系分类时,会采用一个双维度的标准。一个维度是关系中两个人身份角色的距离,一个维度是关系中两个人的真情交换和义务履行的均衡。

婆媳难以相处的心理根源在哪
  

在家庭关系中,亲子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父母儿女以血脉相连,在以父子轴为核心的中国文化里,亲子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而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相形之下其重要程度都会弱一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些关系是与生俱来的,或者是由角色身份固定下来的。因此,我们对这些关系在情感表达上就形成了各自的区别。

对此,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之为等差之爱。意思是说,在亲子之间、夫妻之间、手足之间都有来自角色身份规定的情感。这也就是梁漱溟先生所说的应有之情。不同的关系有不同的伦理规范,也有不同的情感类型。

一般来说,在家庭生活中,由于家庭成员不仅有很近的血缘关系,而且还耳鬓厮磨,朝夕相处,同时具有最切近的应有之情和最淳厚的真有之情。

当原本没有亲缘关系,本不是一家人的男女,由于相爱走进一家门的时候,主要是被真有之情推动的。婚姻不仅带来了夫妻关系,而且也带来了一大串家庭关系身份,新娘子一下掉进了一张关系网当中,需要四面应付。婆媳关系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关系。而对于媳妇来说,婚前与夫家的人一般交往比较少,所以,对丈夫是真有之情,而对公婆和夫家其他成员就只有应有之情。

应有之情只是一种根据角色规定的情感,例如传统伦理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这种义务之情由于仅仅是义务,很容易让人言不由衷或敷衍了事。媳妇心里会想,我们之间没有交情,我不是你从小带大的,因为结婚,我就要对你百般照顾,我自己的父母我还没来得及孝敬呢,能做到现在这样我就很不错了。婆婆心里会想,你在我家里出出进进,就是一家人了,你应该像个儿媳妇的样子啊!一方强调真有之情,另一方强调应有之情,两方都不满意。

当婆媳双方混淆了婆媳关系与母女关系,会因为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预期而渐生不满。

然而,抱怨婆婆的媳妇或抱怨媳妇的婆婆常常忽视一个现象,那就是无论婆婆还是媳妇,她们的母女关系一定比婆媳关系要好。被儿媳妇看作是恶婆婆的人,却对她们自己的女儿疼爱有加,在她们的女儿眼里,母亲、娘家都是无法替代的情感港湾。反过来,被婆婆认为不懂孝顺的媳妇,却总是对她们自己的母亲时常惦念,关怀备至。

婆婆看到媳妇与自己的儿子结婚,走进自己的家,就会本能地形成一种预期,那就是儿媳妇应该像女儿、儿子那样对待自己。可是往往儿媳妇因为缺乏真有之情恰恰无法做到这一点。儿媳婚后改口称婆婆为妈妈,也会本能地将婆婆的行为与自己的母亲相比,形成婆婆应该像母亲这种预期。当双方混淆了婆媳关系与母女关系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预期而渐生不满。

不满的情绪出现后,婆婆和媳妇又都会出现一种归因偏误,那就是认为婆媳关系就是婆媳关系,永远不会变成母女关系。有的婆婆说:无论你怎么对她好,她也不会变成你的女儿的。媳妇就更容易说:哪个儿媳妇是婆婆养大的.?她怎么会对我像对她女儿那么好呢!她们都不懂得通过对方的母女关系来看对方的情感和人品,来体会对方的真情。如果用真情来换取真情,婆媳关系就一定会与母女关系一样,成为家庭关系的新的情感支柱。

分家单过日渐普遍,社会结构中夫妻轴的地位正在上升,但父子轴依然有重要地位

在传统社会里,女性嫁到夫家后,对于娘家来说,已经是一盆泼出去的水。姓名被改变,或是只保留娘家的姓氏,变成王李氏、张刘氏,或是本名前冠以夫姓,成为夫家父子轴上的一个配角。娘家已经不再是自己的家,为父母养老送终的真情表达受到了限制,而夫家也还不是自己的家,要对陌生人生出真有之情并非易事。因此,媳妇处在卑微的地位上,一熬就要几十年,直到成了婆婆,夫家才终于变成了自己家。

现代都市青年婚后一般不与父母同住,农村青年婚后分家单过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于是,婚后的媳妇就有了三个意味不同的家娘家、夫家与自己家。自己家是一种以夫妻为主轴的家庭,维系夫妻感情的主要是真有之情,而不是血亲关系。而夫家是丈夫的娘家,娘家是自己的娘家。一些已婚女性总是把自己家排在第一位,把娘家排在第二位,把夫家排在第三位。一些已婚男性则把自己家排在第一位,把娘家排在第二位,把妻子的娘家排在第三位。这就是一些夫妻冲突的来源。很多夫妻争吵的理由往往是你妈是妈,我妈就不是妈吗?要求对方把顺序排列与自己相同。这就反映出在社会发生变迁的今天,尽管在家庭中夫妻轴的地位上升了,但是在我们身上,父子轴仍然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地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两种协调婆媳关系的思路。一种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妻子会把丈夫的娘家也当成自己的娘家,把丈夫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丈夫也是一样,把岳父岳母当成自己的父母,把妻子的娘家当成自己的娘家。另一种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相互尊重对方对娘家的价值认定,体验对方的父子情深或母子情深,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这两种思路尽管有些不同,却都可以较好地协调因婆媳关系引起的夫妻冲突。

玫瑰女性网(www、qqnx、com)小编温馨提示:现代都市青年婚后一般不与父母同住,农村青年婚后分家单过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于是,婚后的媳妇就有了三个意味不同的家娘家、夫家与自己家。

婆媳难以相处的心理根源在哪2

1、婆媳双方都是在抢夺“爱”人

妈妈对孩子的爱和妻子对丈夫的爱本来是不同的,可是一旦媳妇和婆婆到了一起,这个问题就很难再分清楚了。对她们而言,尽管知道两种爱本质上的不同,却会因为男人表现出来的差异而大动干戈,或者说她们都担心自己的“爱”人被对方夺走,于是就产生了“我和你妈同时掉到河里,你会救谁”的问题。

在她们看来,这个男人都是一定要属于某一个人的,而且她们会下意识地奢望这个男人能因为自己而忽略对方的存在,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这个男人是“爱”自己的。做媳妇的想让男人证明心里只有她一个人,做母亲的想让儿子回到时刻对她依赖的时候,所以这场抢夺“爱”人的战争开始了。

婆媳难以相处的心理根源在哪 第2张
  

2、很难适应现在的角色

对于婆婆来说,以前她是儿子眼中的权威,但是随着媳妇的入住,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孝子”被另一个女人左右,所以难以适应婆婆的角色。而对于媳妇来说,她既要做到受丈夫的喜爱,还要做到受婆婆的欢迎,这同样是很大的挑战。婆媳关系之所以复杂,角色方面的.压力是很大的原因。

3、婆媳有代沟,观念不一样

受“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观念的影响,婆婆在有了媳妇之后,便会觉得自己在家里的地位又升了一级,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有人可以做了,而且自己是长辈,她们不自觉地站在指挥者的角度去支使媳妇。但是媳妇生在现代,很自然地讲究人人平等的原则,在看不惯婆婆做法的时候,她们也会自然而然地提出来。由于时代不同、观念不同,婆媳问题便产生了。

4、三个角色缺少沟通

婆媳之间的问题大多是由小事引发的,可能是因为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家庭出身,所以她们对同一件事产生了不一样的做法或看法。这些看似小事的事,如果缺少沟通,很可能会引发一场家庭战争。对于这些战争,男人既要安抚妻子,又要安慰母亲,所以他们受“夹板气”也就很平常了。其实如果男人注意让婆媳在平时多沟通,这些战争完全是可能避免的。

标签: 难以相处 婆媳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iuliguan.com/renwensuyang/xinlijiankang/jqp3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