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秀丽馆 >

人文素养 >心理健康 >

无性恋是一种心理疾病吗

无性恋是一种心理疾病吗

无性恋不是一种心理疾病。

无性恋是一种心理疾病吗1

无性恋(Asexuality,也称为nonsexuality),是指一些不具有性欲望或者宣称自己没有性取向的人,即不会对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别表现出性欲望,即缺乏性冲动。? 2004年发表的研究结果提及无性恋占人口的1%。不过无性恋是否是一种性取向都还有争议。

到了21世纪,无性恋开始被更多科学家承认是一种性取向并进行研究,开始有一系列的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的研究对无性恋进行解释。但仍然有一些人反对把无性恋作为一种性取向。 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无性恋社区开始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形成。其中最知名的是Asexual Visibility and Education Network(AVEN),成立于2001年。

无性恋和性冷淡的区别

1、无性恋

无性恋者身体是正常的,没有任何问题。可是他们心理上,对性提不起任何兴趣。当青春期的正常人,陷入性无法自拔的时候,无性恋者对性没有任何兴趣。

他们会拥抱、亲吻,进行性生活也没有任何关系,可是生活对于他们来讲,是没有任何乐趣的。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问题,你的身体虽然很正常,但是你无法对它提起兴趣。就像是有些人爱钱,而有些人对钱无感。大家都是正常人,只不过想法不太一样。

无性恋是一种心理疾病吗
  

2、性冷淡

性冷淡算是一种心理或者生理因素,引起的生理疾病。性冷淡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一种是心理。生理上的则为身体没问题,可是由于情绪、压力的原因没有性趣。精神上的则是没有外界压力,可是自己性功能不是很强,于是就尽力减少性次数,导致自己性功能逐渐衰退甚至丧失。很多夫妻之间,都会有这种状况,相对来说是比较常见的`。

3、两者区别

无性恋纯粹是心理上的,他们身体没有任何问题,可就是对性不感兴趣。性冷淡比较常见,大多数是以生理为主,主要是性能力不足,影响了自己的心理。久而久之就开始远离性生活,甚至是拒绝性生活。

第一种相对罕见,一般人不会出现这类状况;第二种就很常见的,有些人身体不好,就会出现类似的状况。甚至还有一些人,喜欢这类的风格,会把自己打造成看似性冷淡的样子。就连家庭装修,也有了类似的风格。

无性恋可以诊断出来吗

无性恋仅仅是性倾向的一种,并非心理或者升级疾病。性倾向仅仅是性/别身份的一部分,而性/别身份没有是非优劣之分。

无性恋可以改变吗

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性取向不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自己性取向改变的意识,通常在青春期一个人的性取向会第一次定型,而在中年可能会改变性取向,而后老年期可能又会改变回来。

无性恋是一种心理疾病吗2

无性恋者没有爱情吗?

很多人认为无性恋者便是对男同和异性朋友都没什么兴趣的人,可是大伙儿忽视了一点,爱与性沒有必定的联络。无性恋的关键便是探讨性,而不涉及到感情,因此尽管无性恋者沒有性渴望,可是她们还会迷上他人,由于她们欠缺的是性欲,而不是欠缺爱。

无性恋与精神恋爱是一样的吗?

许多人一提及无性恋最先想起的是精神恋爱,终究沒有性得话,不便是仅有精神实质在恋爱吗。实际上彼此之间有相同之处也是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取决于二者全是把谈恋爱和性生活完全分离,觉得精神实质一部分和肉身一部分是能够 分离的,不用相随相伴。

不同之处取决于精神恋爱着十分重视精神实质一部分,觉得精神追求高于一切,无性恋是无肉一部分,连到的着重点是不一样的。

精神恋爱者假如彼此精神世界做到一定的切合,那麼不清除中后期会出现发生性关系的冲动,换句话说精神恋爱有“因爱而性但高过性”的特性。

无性恋是一种心理疾病吗 第2张
  

无性恋与双性恋一样吗?

双性恋是对二种性別的人都是造成性吸引和感情的.性取向,很多人认为无性恋是不在意性別,既会喜爱男士也会喜爱女士,实际上无性恋中的“性”并不是性別的“性”,只是性欲望的“性”。

由于最普遍的是异性恋,也就是男人和女人的谈恋爱,因此很多人感觉,除开异性恋以外的性取向全是异常的,乃至在心态状态上是心态扭曲的。

从社会心态学上说,一个人的性取向无论是啥,都并不是心态病的反映,并且在现代社会中,无性恋性取向的不一样也是一个人个性特征的反映。

无性恋是一种心理疾病吗3

无性恋什么意思

性别的三种理解

我们日常习惯了男女的二元区分,以为世界上除了男人就是女人了。然而,这其实是仅仅根据一个人的生理性别做出的区分。除了从生理角度去理解性别之外,也有从心理角度对性别做出的区分。比如有的人生理性别虽然为男性,但是内心想法却是将自己认同为女性,并且这种内心的认同是如此的强烈,仿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

这就体现了一个人的心理性别。除此之外,每个人还会遇到第三种性别,那就是社会性别。所谓的社会性别指的是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对生理上而言男女性的行为、特质等的规范与要求。比如我们的传统文化认为男性应该是阳刚的、坚强的、有泪不轻弹的、担负挣钱养家职责的,女性则是温柔的、善解人意的、感性的。这些都是我们的社会文化为我们建构起来的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性别的形象。

大部分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别会与我们所处的文化规范保持一致。然而,我们也会遇到由于三种性别的不一致而带来的困扰。比较常见的比如我们有被描述为娘娘腔的男性,也有被形容为女汉子的女性。

这两种情况就是生理和心理性别与我们的认知一致,但是社会性别与我们的常规认知不一致的结果。我们也会遇到生理性别为男性,但是心理却认为自己是女性的情况。我们知道的做变性手术的新闻就是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不一致的情况。

性取向的理解和误解

性取向是指一个人在性欲上和情感上持久的被某种性别所吸引,它包括了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泛性恋、无性恋等。其中除了异性恋之外,我们最常见到的就是关于同性恋的信息了。与异性恋者相比,同性恋者唯一的差别就是他们的情感和性欲指向同性。

无性恋是一种心理疾病吗 第3张
  

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大量的材料证实同性恋是先天的',比如从基因变异、染色体异常或脑垂体角度去证实;然而,也有大量材料证实同性恋是后天的。

这些材料从幼年经历、成长经历角度去证实。所以,同性恋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至今仍然是个谜。然而,当我们陷入在讨论同性恋天生与否过程中时,我们很可能是将同性恋视为一种病态,或者视为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这对于同性恋群体而言是一种非常不公正的待遇。根据研究,一个社会中同性恋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一般在3%-6%之间。

同性恋者的去污名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973年,同性恋行为从美国的疾病分类系统中被去除;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去除;2001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鉴定标准中去除。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对同性恋者的恐惧心态。一位多年来为同性恋者争取权益的资深学者也坦言自己并未完全摆脱恐同心理。然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认识恐同心理并且坚持去战胜恐同心理。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iuliguan.com/renwensuyang/xinlijiankang/rz6q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