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秀丽馆 >

星秀

> 赵国华个人资料简介 个人简介 幼时经历 生平

赵国华个人资料简介 个人简介 幼时经历 生平

赵国华简介

赵国华,男,满族,1963年出生,版画家考古工作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 艺术学院美术系,现就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金上京历史博物馆。中国辽金契丹史学....

赵国华个人资料

赵国华,男,满族,1963年出生,版画家考古工作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 艺术学院美术系,现就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金上京历史博物馆。中国辽金契丹史学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会员、黑龙江省收藏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美协会员、哈尔滨市版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阿城区美协副主席。2008年作品《萨满神曲》在黑龙江省美协成立50周年美术作品展中获"优秀作品奖"等诸多奖项;本文还列举了历史人物赵国华、同济大学化学系教授等等六位赵国华,请看正文。

赵国华个人资料简介 个人简介 幼时经历 生平

赵国华照片

赵国华个人简介

赵国华(一八三八至一八九四)字菁衫,直隶丰润(今河北丰润)人。同治二年(一八六三)进士,官至山东沂州知府。工诗古文词,娴六法,尝为宝坻李鉴堂作望益草堂图,三河郝梦尧为之序。有《青草堂集》。卒年五十七。《清画家诗史》 赵国华,字菁衫,河北省丰润县大王庄人。生于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卒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享年57岁。赵国华咸丰八年试中举人,同治二年考取进士。自同治二年至光绪二十年的三十年间,除在39岁至41岁家居二年外,均在山东省的郭城、泰安、德州、沂州等地任知县、知州、知府,署理文案总办(类省秘书长)、全省书局总办、通志局总办、山东省兵备道员、按察使、乡试同考宫、济东泰武临道员、山东省盐运使等职。诰授资政大夫二品顶带,赏戴花翎。赵国华在山东历仕期间,为人正直,不避权贵,不徇私情。其天资非凡,聪颖过人,尤以古文出名,当时有"南桐城,北丰润"之称。

赵国华幼时经历

国华1岁时父亲病故,由其母李氏抚养成人。其母贤慧,知书达礼,在国华三岁时就教其认字读书。国华好学善问,4岁那年,其母将《柏庐家训》挂在墙壁上,晨醒从枕授之,又教他唐诗五言绝句若干首。曾祖父见而喜之曰:强儿(国华的小名)能识字矣,即以手所持四书指认,国华见旁有"乙",问为何?曾祖父曰:不是字,是文章截断耳。国华说:是文章就有截断吗?曾祖父大奇之,对其重孙很器重。

7岁那年,给他请了家庭教师张情田先生(国华的表伯)。张情田先生到国华家执教,一次拿着《大学》让国华背诵,国华背诵完毕说:"我亦提表伯一句"。先生曰:"可以"。国华遂提问了"诗云"二字,先生莞然无应,自语曰,此孩心思过人矣。国华幼年聪颖,名著一乡。乡间故老传说其五、六岁时即能对诗、作歌。

据传5岁那年,一次曾祖父肚子疼,在床上躺着,叫强儿给其踩肚子,国华脱鞋上床,光着两只小脚丫,手扶着墙,脚踩在曾祖父的肚子上乒乓地踩起来。他曾祖父说:"强儿!"自爷俩对诗啦。国华说: "对呀,你先说吧"。于是他曾祖父就讲:"手扶墙,腔动墙不动",国华听后,想了一会说:"肉脚肉,肉疼脚不疼"。他曾祖父听了重孙子对的联句既贴切又好,高兴得连肚子疼都忘了。国华七岁那年正月,随其母到外祖母家拜年,正赶上外祖母家宴请宾客,外祖母对她这个外甥很赏识,叫他随席而食。

国华见只有他一人陪客,也就坐了主席。当开席时,有个客人对此很反感,心想怎么让一个小毛孩子陪客呢?于是,他放下筷子即席作了一句诗:"眼珠子,鼻孔子,珠子反居孔子上"。国华一听是对着自己来的,稍想了一下,便也放下筷子奉还了一句:"眉先生,须后生,后生反比先生长"。客人们听了惊叹不已,再也不小瞧此孩了。

一次,国华见稼场中有杀家鼠者,以俳语作歌曰:"培心大堂,土堆成丘,上有一木,如叉似钩,家鼠一对,性命之忧,问谁监斩,益子老叔,是谁帮拳,屠家背儿漏"。这韵语短章,为一乡传颂。

生平

国华7岁从师而学,直至26岁赴山东做官,在他一生中,诸子百家之书无所不读,且记忆惊人,能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为世人所叹服。咸丰八年,21岁的赵国华赴永平府参加府试,取第一名。学使李古廉一日出手谕,传丰润廪生赵国华,本日申刻进院,携带笔墨。俟国华至,则公堂设座,红毡在几,命作募修永平府文庙引,并言必骈体文。至其文成,极承奖励,两郡同考之士,索稿不暇。其文结句云:崇儒卫道,人尽干城,走笔伸言,我惭领袖。此后两丁俎豆,永昭堂庑之尊严。他年一甲冠袍,倘作辟雍之谒拜。世人评论说,以一尚未中举之庠生,居然学使指名作永平府募修文庙引,并言必骈体文,此等文字,既需多引典故,又需对句工整,平仄押韵,又有定格,一般考生,多不识此。即使长于此道者,精心构思,当场完卷,亦非易事。可见国华之词采超群,早为李学使所看出,可比伯乐之识良马也。

在济南,一日同僚文会,与会者七八人。某先生曰:今日余命一冷题,诸公试言有关夜壶之典故,多者为胜。国华当时一笑说,诸位先说吧.诸公七拼八凑共有八九个。轮到国华,除上述之外,又说到七八个时,诸人已惊叹不已,最后国华共说了近二十个,乃徐曰:我本记不了这许多,事有凑巧,昨晚我在灯下看类书,偶然碰到这个题目,不想今日就用着了。某先生曰:菁衫不欺,此其一。即使他人也看此题,未必能将这许多典故的出处、时代、人名、事迹说得如此清晰,真高材也。因此,赵国华殁后,河南赵家琪所写祭文中,有这样一句,"百万卷书不足供一日读。"这虽说有些夸张,但也说明其阅读之速实在惊人,况且读后又能记忆,所以学问渊博。吴汝纶说,赵国华的文章,自周秦以来至近代名家,盖无所不学,非具有非凡之天资,焉能尽读古今名家之书乎。清朝末期,吏制腐败,一些官吏贪赃枉法卖官鬻爵,草菅人命,为所欲为,故有"官久必富"、"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而赵国华在山东历仕三十余载,历任知县、知州、知府,直至署理山东按察使、盐运使等职,并曾在他的上司指派下,赈济饥民,督修黄河决口,查办一些案件,却能做到廉正从公,不徇私情,不畏构怨,不屑于承奉上司,不甘于随俗应酬敷衍。在国华代理金乡县知县时,程筱泉荐王文庆,国华答应了,程则赠送国华百金,而国华却坚决不收。

赵国华在山东任按察使时,历城有一举人,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无恶不做。他上通京官,五府六部以及阁臣中皆有其亲信,州县惧其权势,则唯命是从,因此称霸一方,无人敢惹。经使司查明,请至使署当厅下监,定死刑.该举人声言无有部文你奈我何?(清代举人需经部革去功名后才能拿问)时恰适学使某公莅临,代部开除其举人功名,后部文调举人到京,时已斩首示众,为民除了一害,百姓无不称快。

文学成就

赵国华一生中著有《青草堂集》,该集分为初集、二集、三集……共十四册.内容为古文、诗、赋、骈体文、词等。国华殁后,在光绪二十一年,又出其后人续印《青草堂集》补集二册,内容为年谱、笔记等。赵国华的这部著作问世以后,引起了当时名人学者的重视,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桐城学派的吴汝纶(字挚甫〉本来是个自恃人品清高、才华出众、对北方文人学者根本不放在眼里的人,但当他读了《青草堂集》后,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在给赵国华的信中写道:"大集气体纵横,自周秦以来至近代名家,盖无所不学,然固杂揉辟灌,而自成为青草堂集一家之文,诗尤出入唐、宋诸作者,而湛渐于杜公,诸体并善,而七言尤为豪健,此海内奇作,断然不泯殁于后世者,窃谓大集付雕已久,究竟能读者希,不揣冒昧妄自谓能读之者。"

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读了《青草堂集》后,在给赵国华的信中说:"前读大集,钦味无穷,海内词流,罕与伦比。"张佩纶读了《青草堂集》后,给赵国华写了一首骈体文,表达了他的钦佩之感:

尊著宗仰三唐,

不堕宋元蹊径,

五言律尤得中晚三昧,

极其所至,

足以左揖渔洋,

右招竹垞,

何论余子。

……

故梁廷灿编《历代名人生卒年月表》中,把赵国华列为古文名家。遵邑黎庶昌在选编《续古文词类纂》中选录《青草堂集》古文3篇:种墓衡山馆诗序(卷17);听绿山房诗序(卷l7):丁文诚公宝桢墓志铭(卷24)黎庶昌在选编《续古文词类纂》自序中谈到:"余所论集情观慎取、盖亦有年,凡神理气味格律声色有一不备者,文虽佳不录"。自周秦以至清末,共选449篇,其中清代占240篇,清代260年间只录选河北赵国华3篇,王树楠2篇,其他高才博学知名当世之河北省人皆无选录,可见赵国华在当时堪称古文之佼佼者。

后记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iuliguan.com/xx/z2r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