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館 >

人文素養 >美文閲讀 >

白族火把節的禁忌事項

白族火把節的禁忌事項

白族火把節的禁忌事項,白族的是當地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這一天,不管是男女老少,都會穿上節日盛裝,載歌載舞,共同慶祝這個盛大隆重的節日,現在分享白族火把節的禁忌事項。

白族火把節的禁忌事項1

火把節是什麼時候

(1)彝族、納西族、基諾族:農曆六月二十四

(2)白族:夏曆六月二十五日

(3)拉祜族: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

(4)漢族:冬至(每年公曆12月21日至23日)

火把節有什麼禁忌

1、忌騎馬遇人不下馬。

2、忌殺牲時未先燒內祭祖先,而先被狗、貓、雞碰着。

3、忌用糧食在手中拋玩。

4、忌打布穀鳥。

5、忌火把節時,在田地中間隨意走動,如此會招來蟲災。

6、砍神樹或在神樹旁高聲喧譁打鬧。

7、忌鋤、斧一起扛或擱放在一起。

8、忌與人有冤仇時當着對方的面折斷樹枝、吐口水、打雞、打狗、砍掃把、拍打頭帕。

9、忌白天點着火把到處走動,忌從屋裏相繼點着兩把火把走出。

10、家中有人出門遠行,忌隨後掃垃圾出門。

白族火把節的禁忌事項
  

火把節有什麼寓意

火把節的習俗和傳説的形成,與族源相同的彝語支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有着密切的關係,其中尤以對火的信仰有着更為直接的聯繫,在西南彝語支各民族的火把節活動中仍保持着以火薰田除祟,逐疫去災,滅蟲保苗、催苗出穗、祈求豐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民俗功能,其間的民俗心理和信仰觀念就是趨吉避凶。

涼山彝族的火把節傳説即反映了這種把火作為具有神祕因素的超自然力的原始崇拜,仍凝聚着火把節習俗及傳説的原生態的民俗基因,屬於早期形態的火把節節俗,其文化內核是火崇拜,與氐羌系統的彝語支民族崇火尚日的文化傳統一脈相承。

火把節是哪個地方的節日

火把節是西南地區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但在江蘇南通地區的'漢族人們也有過火把節這一習俗。

火把節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的民族都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雲南各民族關於火把節的傳説,各有各的特色內容。

白族火把節的禁忌事項2

1、節日由來

彝族,中國四川西部一個崇拜火的民族。人口150多萬,居住在6萬餘平方公里的大小涼山。彝族人民繁衍生息在這片有悠久歷史、古老文化、神奇傳説的土地上,到今天還保留着最古樸、最濃烈、最獨特的文化傳統。火的民族、火的子孫,祖祖輩輩崇火、尚火、戀火的彝族先民認為火是生命的起點,火也是生命的終結。

火把節是涼山彝族一年一度傳統的重大祭祀性節日。但最初不過是彝族先民用打火把來驅蟲辟邪、企盼豐收的民間習俗。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歷史進程中,這種習俗逐步演變成今天的民間文化體育節日。為了歡度人戰勝神這一偉大的勝利,人們相聚一個叫“日都迪散”的高原平壩(如今稱火把場),狂歡三天三夜。

饞嘴的阿衣(彝族小孩)等着吃過節的砣砣肉,愛美的阿米子(彝族姑娘)盼望過歡樂的火把節,每當節日來臨,彝家山寨便忙碌起來,姑娘趕縫新衣彩裙,小夥子馴馬、摔跤躍躍欲試,阿衣抱着雄雞山野覓食;好鬥的公牛不勞而獲還享受他普(彝族老人)的特殊特遇。

白族火把節的禁忌事項 第2張
  

2、起源傳説

火把節是彝族人民特有的傳統佳節,自漢唐起,已沿襲一千多年。火把節一般於每年農曆二十四日舉行,歷時三天。有關火把節起源的記載和傳説有數十種,內容豐富,優美動人。其中較為普遍的幾種説法是:

一、相傳天上的恩梯古茲(彝族神話中的天神)派嘍囉到凡間危害眾生和莊稼,人們在支格阿魯(彝族神話中的英雄)率領下毫不畏懼,在農曆6月24日這天用火把焚燒了害蟲,戰勝了天神,於是彝族人民把這天定為火把節,代代相傳。

二、書倫撰修《西昌縣誌》載:……唐開元間,有鄧耿詔者,六詔之一也。南詔欲並五詔,因星迴節召五詔令飲於松明樓。鄧耿妻慈善,懼難止夫勿行,不聽,乃以鐵釧約夫,背而別。比至南詔,火其樓,諸詔尋夫骸不可識,獨慈善以釧故將其骸以歸。南詔異其惠,以幣聘之,善以夫未葬為辭,既葬乃於櫻城自守。

南詔以兵圍之,三月食盡,善盛服端坐餓以死,南詔尋悔,旌其城曰德源。今滇俗6月24日,比户所鬆焉。燎長丈餘,入夜爭先燃之,用以照田祈年,以炬之明暗卜之豐歉。

戚友會聚,剁牲飲酒,夷漢同之……正如《西昌縣誌文藝志》(建昌竹枝詞)所載:赴宴先知去不回,柴樓煙冷尚餘哀,而今火樹沿成俗,忍使冰心化作灰;慧心早卜去難回,贈到金盃隱自哀。千古人猶照亮節,吞來六詔已成灰。

三、遠古的時候,天上的一個大力士和地上的一個大力士摔跤,天上的大力士被地上的大力士戰勝,狼狽地逃到天上,在天神面前拔開弄是非,於是天神不分青紅皂白,遷怒於人間,遣派大量的害蟲到地上糟踏莊稼,危害人民,人們點燃火把到田間驅除蟲害,戰勝了天神,這天正好是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民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3、節日習俗

按彝族的'傳統習俗,火把節要過三天,第一天清晨,男人聚集河邊殺豬、宰牛、打羊分肉;婦女在家忙着煮蕎饃、磨糌粑面,準備以後兩天的熟食,這一天還有一項重要的內容,那就是每家要殺一隻雞,察看雞舌、雞膽、雞股以占卜來年的吉凶,並燒雞祭祖,祈盼闔家平安、牲畜興旺。

第二天,四鄉八部的人們穿帶節日的盛裝從方圓幾十裏甚至上百里的山寨潮水般湧向青山環抱的火把場。這天的活動可謂精彩紛呈,傳統項目有鬥牛、賽馬、鬥羊、摔跤、鬥雞、爬杆、搶羊、射擊、賽歌、選美、賽衣、老鷹捉小雞、跳“朵樂荷”舞、耍火把、打情火等。

活動極富原始情趣和鄉土氣息。第三天繼續前一天未完的活動。太陽映紅了天邊,他普牽着獲勝牛,阿衣抱着不敗的雄雞,小夥子簇擁着“火把美女”、阿米子緊跟摔跤英雄回到山寨,點燃用蒿枝或細竹紮成的火把舉行神聖的“送火”儀式。火把節萬眾歡騰的高潮來臨,彝家男女老少高舉心中的火把,歡慶豐收,祈禱平安,祝福吉祥。

火把節是大小涼山彝族人的“狂歡節”,是阿哥阿妹男歡女愛的“情人節”。明代文人楊升庵對火把節狂歡之夜的盛況先讚歎不已,留下了千古傳頌的.詩句:“雲披紅日恰含山,烈炬參差竟往還,萬朵蓮花開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間”。彝族諺語形容火把節為:“苦什”(過年)是嘴巴的節日,“都則”(火把節)是眼睛的節日。

火把節古老民俗保持得最完整、最具特色、最隆重的要數涼州的布拖、普格兩縣,它們是涼山火把節的中心,被譽為“火把之鄉”。兩縣除縣城過火把節外,布拖縣還有拖覺鎮、依蒙鎮;普格縣有西洛鎮、螺髻山鎮,都是極佳的拍攝地。

4、現代節慶

西昌的彝族火把節已和涼山對外開放、促進經貿交流,與國際相接軌,三年一屆的"涼山國際火把節"為這一傳統佳節染上了新時代的風采,賦予了新的內涵。

選美

彝族人世代愛美,追求美,"選美"自古以來一直是彝族傳統火把節中最重要和最具有特色的活動內容。它不同於當今世界集商業性與藝術性於一身的"選美"活動。已延續上千年的彝族傳統民間"選美"活動要求十分嚴格,美麗的彝家姑娘盛裝打扮,手持黃傘,圍着草坪上的火堆緩緩舞步表演"朵樂荷",評委們都是村寨裏德高望重的老人。

他們的評選既挑剔又自然,既要看姑娘的身材容貌,又要看她們的穿着打扮;還要看她們平時對待父母長輩的孝順之心;更重要的是根據她們平時的道德品行和勤勞聲譽來判斷。

改革開放以來,歷屆彝族火把節"選美"活動既保留原有的風格特色,又在繼承發展傳統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選手着平時生活裝,又着舞台裝,充分顯示彝區各地服飾特色,色彩紛呈,種類繁多,尤如服飾展示會,讓人耳目一新。

為了賦予彝族火把節"選美"文化新的內涵和時代氣息,使這項活動既有傳統性又有時代性,2004年中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選美"活動,為了調動觀眾參與,專門設立了最美的觀眾獎,使八方來客也能在場上一展自己風采。同時,不僅有專家評委選出的美女、美男,在場的觀眾也有機會投上一票,讓鮮花成為觀眾的代言人,選出自己最喜愛的美女和美男。

標籤: 火把節 白族 禁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guan.com/zh-mo/renwensuyang/meiwenyuedu/qyn2e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