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秀丽馆 >

人文素养 >美文阅读 >

白族火把节的风俗及寓意和象征

白族火把节的风俗及寓意和象征

白族火把节的风俗及寓意和象征,白族的是当地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不管是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这个盛大隆重的节日,现在分享白族火把节的风俗及寓意和象征。

白族火把节的风俗及寓意和象征1

竖火把

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火把用山上砍下来的松树制作而成。费用由当年生小孩的人家负担。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

火把节的中午,人们带上小火把、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小火把点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后方能回家。墓地如离家甚远,则在家里祭祀。

太阳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观赏火把和跑马。跑马的有大人、有小孩。绕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远处驰骋。不跑马的,就挨家挨户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谁家火把精致美观。在全村的大火把点燃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下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

白族火把节的风俗及寓意和象征
  

点火把

夜幕降临时,村中老人领头祭品,向大火把叩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小火把逐人上传将大火把点燃。刹时,列焰腾空,鼓乐大作,鞭炮齐鸣,响切云霄,场面壮观。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

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酒、茶款待簇拥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

狂欢

火把节的高潮是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就会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一响,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

白族认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喜气洋洋。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虫保丰收。在工业时代,化纤织物普及。化纤织物不耐热,所以遇上火把节是很惨的。

尾声

火把节近尾声时大家互相道别散去。同时到燃尽的火把下面捡木炭回去放在房子外面辟邪。

白族火把节的风俗及寓意和象征2

1、节日由来

彝族,中国四川西部一个崇拜火的民族。人口150多万,居住在6万余平方公里的大小凉山。彝族人民繁衍生息在这片有悠久历史、古老文化、神奇传说的土地上,到今天还保留着最古朴、最浓烈、最独特的文化传统。火的民族、火的子孙,祖祖辈辈崇火、尚火、恋火的彝族先民认为火是生命的起点,火也是生命的终结。

火把节是凉山彝族一年一度传统的重大祭祀性节日。但最初不过是彝族先民用打火把来驱虫辟邪、企盼丰收的民间习俗。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进程中,这种习俗逐步演变成今天的民间文化体育节日。为了欢度人战胜神这一伟大的胜利,人们相聚一个叫“日都迪散”的高原平坝(如今称火把场),狂欢三天三夜。

馋嘴的阿衣(彝族小孩)等着吃过节的砣砣肉,爱美的阿米子(彝族姑娘)盼望过欢乐的火把节,每当节日来临,彝家山寨便忙碌起来,姑娘赶缝新衣彩裙,小伙子驯马、摔跤跃跃欲试,阿衣抱着雄鸡山野觅食;好斗的公牛不劳而获还享受他普(彝族老人)的特殊特遇。

2、起源传说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特有的传统佳节,自汉唐起,已沿袭一千多年。火把节一般于每年农历二十四日举行,历时三天。有关火把节起源的记载和传说有数十种,内容丰富,优美动人。其中较为普遍的几种说法是:

一、相传天上的恩梯古兹(彝族神话中的天神)派喽啰到凡间危害众生和庄稼,人们在支格阿鲁(彝族神话中的英雄)率领下毫不畏惧,在农历6月24日这天用火把焚烧了害虫,战胜了天神,于是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代代相传。

二、书伦撰修《西昌县志》载:……唐开元间,有邓耿诏者,六诏之一也。南诏欲并五诏,因星回节召五诏令饮于松明楼。邓耿妻慈善,惧难止夫勿行,不听,乃以铁钏约夫,背而别。比至南诏,火其楼,诸诏寻夫骸不可识,独慈善以钏故将其骸以归。南诏异其惠,以币聘之,善以夫未葬为辞,既葬乃于樱城自守。

南诏以兵围之,三月食尽,善盛服端坐饿以死,南诏寻悔,旌其城曰德源。今滇俗6月24日,比户所松焉。燎长丈余,入夜争先燃之,用以照田祈年,以炬之明暗卜之丰歉。

戚友会聚,剁牲饮酒,夷汉同之……正如《西昌县志文艺志》(建昌竹枝词)所载:赴宴先知去不回,柴楼烟冷尚余哀,而今火树沿成俗,忍使冰心化作灰;慧心早卜去难回,赠到金杯隐自哀。千古人犹照亮节,吞来六诏已成灰。

三、远古的时候,天上的一个大力士和地上的一个大力士摔跤,天上的大力士被地上的大力士战胜,狼狈地逃到天上,在天神面前拔开弄是非,于是天神不分青红皂白,迁怒于人间,遣派大量的害虫到地上糟踏庄稼,危害人民,人们点燃火把到田间驱除虫害,战胜了天神,这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3、节日习俗

按彝族的传统习俗,火把节要过三天,第一天清晨,男人聚集河边杀猪、宰牛、打羊分肉;妇女在家忙着煮荞馍、磨糌粑面,准备以后两天的熟食,这一天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是每家要杀一只鸡,察看鸡舌、鸡胆、鸡股以占卜来年的吉凶,并烧鸡祭祖,祈盼阖家平安、牲畜兴旺。

第二天,四乡八部的人们穿带节日的盛装从方圆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山寨潮水般涌向青山环抱的火把场。这天的活动可谓精彩纷呈,传统项目有斗牛、赛马、斗羊、摔跤、斗鸡、爬杆、抢羊、射击、赛歌、选美、赛衣、老鹰捉小鸡、跳“朵乐荷”舞、耍火把、打情火等。

活动极富原始情趣和乡土气息。第三天继续前一天未完的活动。太阳映红了天边,他普牵着获胜牛,阿衣抱着不败的雄鸡,小伙子簇拥着“火把美女”、阿米子紧跟摔跤英雄回到山寨,点燃用蒿枝或细竹扎成的火把举行神圣的“送火”仪式。火把节万众欢腾的高潮来临,彝家男女老少高举心中的火把,欢庆丰收,祈祷平安,祝福吉祥。

火把节是大小凉山彝族人的“狂欢节”,是阿哥阿妹男欢女爱的“情人节”。明代文人杨升庵对火把节狂欢之夜的盛况先赞叹不已,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句:“云披红日恰含山,烈炬参差竟往还,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彝族谚语形容火把节为:“苦什”(过年)是嘴巴的节日,“都则”(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

火把节古老民俗保持得最完整、最具特色、最隆重的要数凉州的布拖、普格两县,它们是凉山火把节的中心,被誉为“火把之乡”。两县除县城过火把节外,布拖县还有拖觉镇、依蒙镇;普格县有西洛镇、螺髻山镇,都是极佳的拍摄地。

4、现代节庆

西昌的彝族火把节已和凉山对外开放、促进经贸交流,与国际相接轨,三年一届的"凉山国际火把节"为这一传统佳节染上了新时代的风采,赋予了新的内涵。

白族火把节的风俗及寓意和象征 第2张
  

选美

彝族人世代爱美,追求美,"选美"自古以来一直是彝族传统火把节中最重要和最具有特色的活动内容。它不同于当今世界集商业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选美"活动。已延续上千年的彝族传统民间"选美"活动要求十分严格,美丽的彝家姑娘盛装打扮,手持黄伞,围着草坪上的火堆缓缓舞步表演"朵乐荷",评委们都是村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

他们的评选既挑剔又自然,既要看姑娘的身材容貌,又要看她们的穿着打扮;还要看她们平时对待父母长辈的孝顺之心;更重要的是根据她们平时的道德品行和勤劳声誉来判断。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彝族火把节"选美"活动既保留原有的风格特色,又在继承发展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选手着平时生活装,又着舞台装,充分显示彝区各地服饰特色,色彩纷呈,种类繁多,尤如服饰展示会,让人耳目一新。

为了赋予彝族火把节"选美"文化新的内涵和时代气息,使这项活动既有传统性又有时代性,2004年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选美"活动,为了调动观众参与,专门设立了最美的观众奖,使八方来客也能在场上一展自己风采。同时,不仅有专家评委选出的美女、美男,在场的观众也有机会投上一票,让鲜花成为观众的代言人,选出自己最喜爱的美女和美男。

斗牛

一声洪亮的牛角号响起,两头公牛怒目圆睁,相向而来,一声低吼,两对特意削尖的牛角猛然相撞。四周观众呐喊助威,牛得到刺激和鼓励,犟性大发,时而边疆猛攻,时而力敌相峙,时而血花飞溅,时而伺机反攻。胜利的牛头颈披红戴花,由主人牵着绕场一周,由此身价倍增,好不风光。

斗羊

斗羊比赛有一种幽默感和滑稽感。两只公羊旁若无人高昂着头颅跚跚而来,当发现敌手后飞奔向前,"嘭"的一声随即分开,无事一般。如此再来几次,斗到最后,两只羊在昏头昏脑的情况下挨挨擦擦,握手言和,不分胜负,真是别有一番风趣。还有赛马、斗鸡等全是雄性力的角逐,是民族内在活力的勃发,是进取的火与酒的碰撞,是拓荒的倔强与聪敏的雕塑。

5、活动提示

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届时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

凉山彝族火把节一年一届,其主会场一般设在普格县或布拖县,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设分会场,其选美活动中评选出的美女一般来自于美姑县。

时间提示

火把节的传统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但由于地方不同,在此时间的前后都是正常的。可以轮流拍摄各地的火把节。布拖、普格两县过火把节大体的规律是:布拖县为公历的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三日,依蒙镇、拖觉镇先过,县城最后过。普格县为公历的八月六日至十四日,也是西洛镇、螺髻山镇在前,县城在后。

交通提示

航天城西昌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布拖、普格两县及乡镇的转乘站。到西昌的交通十分方便:成都、昆明均有航班往返西昌;成昆铁路、108国道途经西昌,如提前到达西昌还可以参观50公里外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目前唯一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航天基地,“长征三号”捆绑火箭在此发射升空。

西昌附近还有邛海、泸山、土林可供拍摄。西昌至布拖县104公里,中巴客车半小时一班,票价20元。依蒙镇现无航班。布拖县城至拖觉镇23公里有班车。西昌至普格县76公里,中巴客车20分钟一班,票价15元。螺髻山镇位于西昌至普格县中段。普格县至西洛镇41公里,有班车往返。西昌至普格县、布拖县城为路状极好的黑油路。

特别提示

1、斗牛赛马惊险刺激,但不宜近摄,以免发生意外。

2、凉山的紫外线强,易灼伤皮肤,最好穿长袖衬衫,戴遮阳帽或在面部、手臂涂抹防晒膏。

3、带雨伞或保护照相机的防雨套。

4、特别注意器材不离身,拉紧摄影包拉链,否则会给顺手牵羊者机会,作者便有深刻教训。

5、火把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各种服饰、银饰五彩缤纷,做工精巧,让人美不胜收。所以,多带胶卷终为上策。

饮食提示

凉山彝族的饮食文化,包含了整个彝族人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的内涵。特色菜有砣砣肉、酸菜鸡、荠面煎馍、洋芋酸菜等,其特殊的制作工艺和饮食方法受到人们青睐。除以上传统菜肴外,多为四川风味——麻辣,为预防水土不服,需带氟哌酸,黄连素止泻药,或用餐时食用大蒜消毒。

火把节三天的活动为上午10点后到下午4点后结束,影友不妨买些干粮、矿泉水做午餐充饥解渴。早晚的黄金时间可拍摄盛装赶节和妇女梳妆的镜头。凉山的包谷酒、荠麦酒、杆杆酒是采集高山天然药材配制酒曲酿造的,醇香溢人。彝族人视酒为食品之首,有“无酒不成席”之俗,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面对好歌、好酒,影友切不可贪杯,否则,将会因图好吃好喝而痛失好作品。

住宿提示:

布拖、普格两县都有宾馆。县委、政府有招待所和私营旅馆。火把节期间住宿较紧,可提前联系。住宿30元到280元不等。乡镇也有招待所、旅馆,但价格偏低,卫生条件不及县城。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iuliguan.com/renwensuyang/meiwenyuedu/2q5ev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