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秀丽馆 >

人文素养 >职场技巧 >

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落实核心素养,落实核心素养是学校立德树人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那么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落实核心素养1

一、核心素养下,教学设计要从研读教材、探究教学内容入手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载体。教师只有熟悉教材,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才能有恰当地设计教学。以统编教材国小语文为例,教师一定要反复研读教材,吃透整本书和整单元的训练目标,这样才能确定哪些是精读课文,哪些是略读课文,才会通过一篇带多篇的方式,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作为设计教学的出发点,加强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设计,要以研究学情为抓手

新时代的教育调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感认知和学习需求。对学情越是了解得透彻,教学设计越容易让学生接受。

例如,统编教材国小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这是一个以童话为主体的单元,有一篇主体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两篇自学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小狗学叫》。在设计这个单元时,教师要对本班学生关于童话故事储备情况进行了解,然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讲、自演,让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沟通与合作的素养得到提升。

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设计,要把学法指导作为重点来做

21世纪的课堂教学,已经从传统的教师讲授型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型。怎样预习新课,怎样学习生字,怎样划分段落,怎样理解文意等等,教师要把学习方法教给他们,这样才会真正地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法指导中,教师既要发挥本班同学的榜样作用,又要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寻找最佳的方法。

教师要设计多元的、开放的答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设计,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

21世纪的教学,教师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让他们“死读书、读死书”,要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会参与、合作、交流、分享,要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

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地域资源,让活动有深度、有广度、有意义,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教师除了要有好的教育教学设计以外,还要善于开展教学反思,积极撰写教学反思,让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得到成长。

五、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

教师的反思,既是对教学行为的总结,教学效果的审视,更是对教学设计的升华。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每节课后,教师都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完成情况:哪些设计是好的,哪些环节还需要改进;哪个问题提得有启发性,哪个引导更适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哪次交流,碰撞出了学生的火花,哪个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的反思,会让教师以后的教学设计更理想、更有操作性。

六、要把反思与学生的整体发展结合起来

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会认几个生字、会背几首诗词、掌握一个语法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自我认识的.能力、与人交际的能力,也就是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

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的设计,教师都要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在反思的时候,教师要把问题放在学生整体发展的思路中来,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从事情本身出发,思考对学生整体发展的规划。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教师因为学生做错一道题大发雷霆,这是极不可取的。学生就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如果没有了错误,我们还怎么找到自己的不足呢?

七、要持之以恒,把反思作为教师的必修课

反思,不是给自己找问题,而是发现自己的不足,让自己不断地提高。孔子说:“一日三省吾身。”因此,教师一定要把开展反思作为每天的功课,要养成写随时写反思的习惯。

比如,一节课结束,要写写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一次作文结束,要找出优秀的学生,有差距的学生,从他们身上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日记多则几百字,少则几十字。这样日积月累,教师就会让自己的教学能力获得很大提高。

如何落实核心素养2

1、层次化教学,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学习就是自我建构,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接收新信息,学习新知识,用新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道德体系。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如果面对所有的学习者,用同样的方式提供同样的知识和信息,就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自我建构的需要。

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就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这是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的最大尊重,也是实现有效教学和高效学习的最基本策略。

我们千万不能把分层次教学理解成办尖子班,在实践上更不能用拔尖的教师去教拔尖的学生,而是用同样的教师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各个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给予不同的教学服务。

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第2张
  

2、整体化教学,实现知识的横向联系

学习的最基本规律就是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回归到整体。对一个事物先有一个整体上的构架结构认识,再认识事物各个具体的部分,然后再找到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形成对事物的完整认识。也就是说,学习者的学习和认知是先见森林再见树木的路径实现的,而不是先见树木后见森林的路径实现的。

现实中的教学往往是碎片化的教学方式,让学习者学习许多碎片化的知识,反复进行一些碎片化的训练,也就是强化知识点的学习,而不是让学生先把握事物的整体构架,再进行部分学习和研究,

这样学生很难建立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可能形成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系统的整合,采取单元式教学方式,实现知识的横向联系,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3、主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纵向联系

学习者掌握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还不够,还要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整体化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那么如何掌握知识点之间的纵向联系呢,这个联系在哪里?

这就需要有一个整体的大知识观,由这个大的知识观产生的大的教学观,就是主题式教学方式,以实现知识的纵向联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自身的逻辑规律,不断挖掘和整合教材,按照一系列的主题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都是在期末或者大学联考复习中运用,平时总是打牢双基。

一些有经验的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往往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就要进行一次主题式或者是专题式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内在关系,让知识形成大的模块,从见树木到见森林,再从见小森林见到大森林。

4、问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横纵联系

学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通过解决问题不断深化学习,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间解决问题,又在解决新问题中发现新问题。

通过解决外部世界问题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解决问题实现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问题化学习既能体现知识系统化,又是一个在探索外边世界中自己个人精神家园建立的过程。

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要靠问题化学习。我们从讲授中心的课堂转变为学习中心的课堂,中间有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问题化学习。因为问题化学习让我们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线去设计,必须以学生的问题展开,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

知识要从碎片化、断点化的知识转变为结构化的知识,而结构化的知识其实就是问题化的学习,把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找到知识之间的横纵联系。

5、情景化教学,实现由学习走向生活

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学生在学校学过的知识和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过程缺少真实的情景,只是把知识符号化。

知识符号是表达知识体系的,这个知识体系如果不同生活建立联系,只是把知识符号背熟、认知、复述,去对付考试,就很难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知识转化为素养的最重要途径就是情景,因此我们要设置大量的情景化的教学过程,让孩子真实的学习能够发生。

要通过实验教学,学科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一系列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应用价值和隐含着的文化精神。让学习者的价值观、情感、人生态度建立起来。

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学习,真正实现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

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习者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标签: 素养 落实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iuliguan.com/renwensuyang/zhichangjiqiao/5njx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