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秀丽馆 >

爱乐活 >家居生活 >

夏季如何防止雷电灾害

夏季如何防止雷电灾害

不宜在山顶、山脊或建筑物顶部停留、不宜在孤立的大树或烟囱下停留等等。

夏季如何防止雷电灾害1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发生雷暴二千次,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超过一万人,导致火灾、爆炸、信息系统瘫痪等事故频繁发生,每年因雷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二十亿美元以上。

德国每平方公里土地上每年平均出现五次闪电。德国每年遭雷击身亡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对登山旅游者和室外游泳者来说,雷电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人被雷电击中的死亡率高达40%。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可达20公里,云的.上部常有冰晶。

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

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闪电的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

闪电的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10亿伏特。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放电过程中,由于闪道中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

夏季如何防止雷电灾害
  

气象专家指出,当雷电发生时您如果还在户外,要注意下面几点:

- 不宜在山顶、山脊或建筑物顶部停留。

- 不宜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

- 不宜在室外游泳池、湖泊海滨游泳。

- 不宜在孤立的大树或烟囱下停留。

- 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 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金属工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 应迅速躲入有防雷设施保护的建筑物内,或有金属顶的各种车辆及有金属壳体的船仓内。

- 如果不具备以上条件,应立即双膝下蹲,向前弯曲,双手抱膝。

如果雷暴发生时您正在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附近,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 不宜在建筑物朝天面上活动,因为当朝天平面发生直接雷击时,强大的电流可导致人员伤亡。

- 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 紧闭门窗,防止危险的侧击雷和球形闪电侵入。

- 家庭使用电脑、彩电、音响、影碟机等弱电设备不要靠近外墙,雷电发生时最好不使用这些设备。

当然,如果事先掌握天气形势,如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上网查看闪电信息和雷达测雨资料,就能预估出现雷电的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因雷击造成的损失。

天气在线网站为广大华人用户提供详细的中文天气信息,如每隔6小时一次的天气预报,欧洲各国的闪电图,每隔15分钟一次的雷达回波资料。这些资料都有助于您评估雷电风险,防止雷击造成生命危险和财产损失。

夏季如何防止雷电灾害2

问:雷击灾害发生的几率有多大?

专家:相对其他自然灾害,发生雷击的概率比较小,但是每起雷击事故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2000年,由于雷击造成上海证券交易所行情传输中断54分钟,这54分钟的损失就难以估算。今年北京市已经发生雷击事故15起,经济损失超过150万,其中电子设备的损失超过90%。

问:建筑物安装了避雷针是否就万无一失了?

专家:建筑物的避雷装置有几种不同的形式,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都可以起到避雷作用。但是这样的接闪器只是直击雷防护的一种方式,由于电子设备的大量应用,原来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是远远不够的。

夏季如何防止雷电灾害 第2张
  

问:现代的电子设备为什么尤其需要防雷保护?

专家:一般办公室电器设备以及家用电器的耐压程度只能达到几十伏,通过的最大电流也就十几安。打雷时,空气中会产生强大的磁场,放电的同时,磁场向四外辐射,瞬间产生的电流能够达到几十千安,

甚至上百千安,瞬间电压达到几十千伏甚至上百千伏,这样的强电压、强电流,电子设备是承受不了的。如果雷电沿着电源线、数据线,或者其他途径进入室内,就会对设备造成破坏性的损伤,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现在大量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作生活中,对防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要在电源和信号线路上要做相应的.保护措施,办公单位应对机房、通讯设备做专业的防雷保护,还要做好防雷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并按规定由专业人员进行定期检测,以保障设施的完好。

问:关窗是否能起到防雷作用?

专家:关窗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强雷暴发生时,窗户是关不住雷电的。2001年7月11日,北京体育馆东路的一栋居民楼发生雷击事故,火球击穿两层玻璃窗,瞬间的强电流把煤气表打了一个手指粗细的窟窿,

二尺长的蓝火苗顿时窜了出来,幸亏及时关闭了煤气阀门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可见关窗并不是万全之策,防止雷电进屋应该在金属门窗上增加接地线,如果雷电击中门窗,电流会被导入大地,不会造成室内人员、设备的损失。

问:雷电交加时,有什么简便易行的防雷措施?

专家:最好关闭电视、电脑等室内的用电设备,断开所有的电源及信号线路,并使端口间保持一定距离,同时避免接打手机,不要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其他设备。

问:在室外活动应注意什么?

专家:不要携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不要使用金属雨伞;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和摩托车。如果正在行车,应关闭收音机等电磁通信设备。

如果正处在野外,应立即寻找蔽护所。装有避雷针的、钢架的或钢盘混凝土建筑物,是避雷的好场所,具有完整金属车厢的车辆也可以利用,但注意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

野外没有掩蔽所时,千万不要靠近空旷地带或山顶上的孤树,这里最易受到雷击;不要呆在开阔的水域和小船上;高树林子的边缘,电线、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都不能停留,要远离铁轨、长金属栏杆和其它庞大的金属物体,避免站在山顶、制高点等场所。

如野外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采用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但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壕沟或土坑里,如能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在野外的人群,不要挤在一起,可躲避在较大的山洞里。

夏季如何防止雷电灾害3

一、注意车辆检修,严防“病车”上路。

夏季来临,火灾易发,应严格日常车辆管理制度,对车辆要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即使处理,千万别“粗了不算细了算”。同时结合换季维护,对车辆进行必要的检查与调整。例如适当地调整点火系统,推迟点火时间预防爆震;调整化油器,降低油面高度,减少主喷管的出油量,以适应汽车正常运行的需要。

二、注意休息,防止疲劳驾车引发事故。

夏天火灾多发,车辆出动频繁,加上夏季温度高,驾驶员体力精力消耗很大,昼长夜短,睡眠不好或不足,更容易疲劳,造成车辆事故。

因此驾驶员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要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保持充沛精力。行车中如感到困倦,身体疲劳乏力时应及时停车,适当休息一会儿,或用冷水淋洗头脸,活动四肢,待精力恢复,头脑清醒后再继续开车,切不可盲目硬撑,确保途中行车安。

三、注意改善发动机上的散热和通风。

夏季环境温度高,发动机容易过热。应注意冷却系统的保养,检查冷却系统密封情况,风扇皮带的松紧度,节温器的灵敏度和冷却水温的情况。

要加强冷却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清除水垢,水道畅通,保证有充足的冷却水,而且要保持冷却系密封性能良好,风扇皮带松紧度、节温器和发动机水温的工作情况正常。

四、注意检查和调整蓄电池电解液比重和液面高度,防电瓶亏水。

夏季气温高,电解液蒸发不可不免,造成液面下降,若不及时检查添加蒸馏水,上部分电解质可能会失效,造成极板损坏。因此,应经常检查蓄电池的液面高度和电解液的比重,经常向电解液中加注蒸馏水,保持加注口盖上通气孔畅通无阻,否则会发生蓄电池内部压力增加使壳体炸裂

五、注意防止制动器失灵。

液压制动车辆,要检查制动总泵和分泵,更换刹车油,在高温环境下,制动液易汽化,在制动管路中形成气阻;因此,夏季应及时检查调整制动系统,注意添加或更换制动液,彻底排净液压制动系统中的空气,维护保养制动软管和制动蹄片。

六、注意防燃油气阻。

温度越高,燃油蒸发越快,越容易在油路中形成气阻。夏季应及时清洗汽油滤清器,燃油箱和油路管道,使之保持清洁畅通。

七、注意轮胎的温度和气压,避免超负荷使用。

应经常检查轮胎的温度和气压,保持规定的气压标准,在酷热的中午行车应适当降低行驶速度,必要时及时停车于阴凉地稍做休息,待轮胎温度降低后再继续行车。切勿采用泼冷水的'办法降温,否则易使胎层拉裂。也不得采用放气的方法降温降压,否则胎温胎压还会继续上升。

夏季如何防止雷电灾害 第3张
  

八、注意防暑降温。

夏季日照强,气温高,导致驾驶室温度高,易发生中暑。司机出车前应随车携带消暑解渴的饮品和毛巾,还可以携带清凉油、风油精等提神醒脑药品,白天行车可将前档风玻璃打开,

保持驾驶室内通风良好,戴上眼镜,以减少阳光的直射;行车中一旦出现头晕、口苦和无力等中暑现象时,要立即停车休息,待身体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行车。

九、提高警惕,注意出车途中安全。

在炎热的天气里,人容易疲劳,身体乏力,心情烦躁,精力无法集中,再加上车辆行人嘈杂、路面的灰尘多等外界原因,极易导致车辆事故。因此,行车途中,驾驶员应当保持高度警惕,慎重驾驶,降低速度。

十、注意防止火灾。

盛夏热浪滚滚,注意加油不可过满,汽车油箱盖都有通气孔,如果汽油加得溜满,行驶中的颠簸会使汽油溢出,遇上静电就会引发火灾。另外不要在车内放置打火机,特别是仪表台上,因强烈的太阳光穿过弯曲的风挡玻璃后,足以使以液化气为燃料的打火机发生爆炸或自燃引发火灾。

标签: 雷电 灾害 夏季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iuliguan.com/alh/jiajushenghuo/9vxg1.html